世界经济论坛:自然受益型经济将为中国带来八千万就业机会

综合 总158期 2022年 2-3月号 新闻速览

    《环球市长》杂志    GLOBAL MAYOR MAGAZINE

“保护环境可能会阻碍经济发展”——这种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对立起来的观点曾经流行过很长一段时间。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保护环境的行动不仅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反而能对其产生新的助益。

 

世界经济论坛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表明,到2030年,中国经济如果能实现向“自然受益型”的转型,将带来1.9万亿美元的新增商业价值,并创造8800万个就业机会。

 

这份名为《中国迈向自然受益型经济的机遇》(Seizing Business Opportunities in China’s Transition Towards a Nature-positive Economy)的报告指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的三分之二——即近9万亿美元——正在因为自然损失而面临风险。

 

“自然既是中国生态文明愿景的核心,又与中国的气候行动有着紧密联系,”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对此评价,“这份报告表明,优先考虑自然的繁荣,并立即采取坚定的行动,可以确保我们的经济、社会和气候目标得以实现,同时创造巨大的商业价值。”

 

企业因自然损失面临多重风险

 

世界经济论坛北京代表处自然与气候中心大中华区总负责人朱春全博士对界面新闻表示,企业因自然损失而面临的风险是多重的。

 

首先,所有企业都直接或者通过供应链依赖自然及其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如气候调节、土壤保持、水源涵养等。自然损失,包括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崩溃,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各类生产活动,从而给企业带来风险。在中国,农业、食品与饮料,供应链与运输,能源和公共事业三大行业部门因自然损失而面临最大的风险。

 

以气象灾害为例。中国气象局发布的《中国气候公报》显示,2020年,气象灾害造成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996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3681亿元。

 

其次,企业还将面临监管和合规风险。随着各国政府不断加强行动应对自然损失,如加快制定食品安全、劳动标准、植物检疫和环境保护有关的政策规定,提出税收和罚款在内的多种监管新手段,企业面临更大的监管压力。

 

最后,企业还将面临消费者和投资者的转型压力。公众的消费观念逐渐转变,尤其在一次性塑料用品、野生动物消费等领域。评级机构也已开始将自然信息披露纳入评估,机构投资者则要求企业对经营的环境风险承担更多责任。

 

向自然经济转型商业潜力巨大

 

报告还指出,通过在三个关键社会经济系统采纳新的商业实践,可以创造重要的商业机会。

 

这三个系统分别是:食物、土地和海洋利用;基础设施和建成环境;能源和开采。三个系统相互关联,可释放出尚未被挖掘的经济潜力。

 

中国在此领域的潜力巨大——潜在收益占全球商业机会和新增就业机会的近20%。

 

朱春全对界面新闻表示,在向“自然受益型系统”转型过程中,企业可能也会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意识上的转变。一些企业可能难以充分认识自然和生物多样性与其商业运营的相关性,以及由自然损失带来的风险。其次,企业可能会对如何做有疑问,不知道如何开始、如何推进。最后是资金上的挑战。根据该报告,要把握三大系统自然受益型转型蕴含的全部商业机会,需要国家在2030年之前每年投入5350亿美元规模的资金。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副主任王毅表示,在实现碳中和、发展“新自然经济”的过程中,中国将迎来一个系统性、结构性、持续性的转型过程。时间仅有三四十年,充满机遇和挑战。

SHARE THIS ARTICLE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