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变革

陈家刚 总0期 2014年11月号 特稿

    《环球市长》杂志    GLOBAL MAYOR MAGAZINE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首次在中共的历史性文献中明确了“国家治理”的理念,这对于当代中国的发展转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乃至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国家治理体系指的是规范政治权力运行、维护公共秩序、促进公共利益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以及内含于其中的自由、平等、公正等价值理念。国家治理体系是一种民主的治理体系,其公权力的产生和运作必然是遵循民主规则的,其私权利必然是得到保障的,公民、社会、市场和政府之间的界限必然是明晰的;国家治理体系是一种以法治为基础和前提的治理体系,宪法和法律是所有治理主体和治理行为的最终权威来源。国家治理体系在内容上包括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和社会治理三个主要的方面。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有机的、协调的、系统的、动态的、整体的制度运行系统。

人类的政治发展总是遵循着从人治走向法治,从专制走向民主,从神秘走向透明,从集权走向分权,从管制走向服务,从统治走向治理这样的规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新政治理念的提出,既顺应了人类发展的一般规律,也表明中共对社会政治发展规律有了新的认识,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的总结和升华,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重大创新和突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也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我们转变思维方式、革新传统观念、探求改革路径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进一步解放思想

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就是新的思想观念不断战胜和超越落后思想观念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和借鉴的过程。没有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转变,就不可能有扭转中国历史进程的改革开放大业。推动国家治理变革,势必会触动既定利益格局和守旧力量,引起抵制和反对,这就需要有新思想新观念,需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需要有为百姓谋利、为党和国家尽职的责任,需要有革除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方面形而上学和教条主义的能力。只要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促进人的解放,就应该毫不犹豫地放下包袱,以负责的精神和务实的态度,以高超的智慧和真正的勇气,在充分尊重民主共同价值的条件下,积极主动探索民主多样性实践。

积极推动存量民主

存量民主,是指围绕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这一首要目标,在由“人民共和国”这一国体性质规定的一整套宪法法律制度基础上,充分利用既有制度优势,通过具体的体制机制和程序设计,将“沉淀的”、“文本的”制度规范用好,使制度的民主走向实践,使民主在实践中运转起来,集中力量解决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权利与利益,实现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存量民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民主政治观念和文化;二是自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政治体制之后,经过逐步探索而最终建立起来的人民共和政治制度;三是基于自由、民主、平等、法治等价值观念,以及人民共和政治制度的民主实践所长期形成的成就。当代中国这种以宪法和法律为基础的政治体制架构,是国家治理变革最为根本的存量和现实基础。既有的政治体制架构为改革创新准备了最为坚实的支撑。一切改革和发展,都应该以此为基础,并且不能违背现行宪法和法律框架。由此,必须消除对中国共产党国体和政体等政治制度民主特性的质疑,这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底线共识。

在竞争性民主基础上发展协商民主

协商民主指的是自由平等的公民,在一种由宪法规范的权力相互制约的政治共同体中,通过集体与个体的反思、对话、讨论、辩论等过程,形成合法决策的民主体制和治理形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利益分化逐渐明显,利益冲突日益剧烈,化解分歧、消除差异、构建和谐,已经成为决定中国共产党经济社会能否继续向前发展的关键。协商民主承认并接受多元社会的现实,以及承认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和分歧,并且能够有效地消除分歧和差异。在一个强调多元、尊重差异的时代,在一个既有体制面临重重危机和挑战的时代,协商民主开启了人类探索民主理想的新历程。协商民主为人类的民主探索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路径。民主走向协商,表明人们在持续关注民主的真实性。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变革,尤其需要在大力推进竞争性民主的基础上,积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顶层设计与基层改革创新有机结合

改革不仅是昨天的事、今天的事、明天的事,改革持续地存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历史过程之中;改革不仅是一个政党的事、一个团体的事、一个部门的事,改革是整个国家的事,整个民族的事;改革不是左一个政策、右一个规定,上一个发现、下一个创新,改革是有方向、有目标、有路径的。从战略高度对改革作出总体设计,破除陈旧观念的束缚,才是正常健康的、整体系统的、符合人民利益的改革。顶层设计,必然要超越“摸着石头过河”,要更加重视“总体规划,明确改革优先顺序和重点任务”,对改革的目标、路径、阶段、条件、困难和前景等有清醒的认识和总体的规划;顶层设计,必然要超越“二元思维”模式,简单地将顶层设计等同于理性建构主义、等同于否定地方和基层的积极性,就会落入非此即彼的二元思维模式窠臼;顶层设计,必然要超越既有利益格局,着力打破阻碍改革与发展的既有利益格局。顶层设计的本质是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并以巨大的勇气和魄力革自己的命、打破既有利益格局,构筑符合公平正义原则的新格局。国家治理变革,既要防止“下改上不改,最后改回来”和“下动上不动,越动越被动”的局面,也要防止“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的盲目性。要将顶层设计的“方向、智慧和勇气”与基层的“甩开膀子”“大胆干”结合起来。

积极大胆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

在具有几千年封建政治传统的中国,建设民主法治,推动治理变革,没有任何先例可循。要创造比资本主义社会更发达的民主,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宽广的视野,学习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在经济领域,我们已经借鉴了公司制、股份制这些曾经被看成是资本主义专属的东西,并有效地利用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同样,在治理领域,我们也可以积极大胆地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自由、平等、民主、法治、人权等不是西方的专属,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虽然在实现人类共同价值过程中,各国走的道路不一样,模式不同,但是,差异并不妨碍我们寻找机会、平台展开更多的交流和沟通。在不同观点、不同文化,以至不同文明的对话和碰撞中,我们可以更多将我们的观点、我们所知道的事实表达出来,介绍出去,在了解世界的同时,更多地让世界了解中国,从而避免害怕交流、拒绝对话,也避免自说自话、自我欣赏。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应该与时俱进,不能身子到了21世纪,脑袋还停在20世纪。学习借鉴也必须从口头上、文字中走向实际,走向具体,否则就变成了一句空话。

SHARE THIS ARTICLE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