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调研重庆,这一站有何特别?

吴林静 总182期 2024年 5月号 经济纵横

    《环球市长》杂志    GLOBAL MAYOR MAGAZINE

近日,总书记在重庆市考察调研并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期间先后前往了三个考察点位,“重庆市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是其中之一。

 

在“数字重庆”的建设框架下,这个点位被定位为“城市大脑”的市级中心。往下,还有区县级的治理中心,41个;镇街级的治理中心,1031个。

 

1+41+1031,构成了全国首个“一体建设、三级贯通”的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

 

不止如此,这三级贯通的“中心”,仅仅是数字重庆“1361”整体构架中的“3”……在重庆,数字政府建设高位推进一年有余,形成了自己的体系。

 

这座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的直辖市,将这项工程作为了“一把手”工程,作为了探索“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解题思路,作为了“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的重点工作。

 

当前,数字政府建设在各地铺开。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曾介绍过“数字重庆”的三大特点,并解释了建设“数字重庆”背后的改革文章。

 

“改革进入深水区,要啃硬骨头。啃什么硬骨头、闯什么深水区?我认为就是集成改革。”而实现路径,就是数字变革——以数据流打通决策流、业务流,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形成真正的集成改革。

 

重庆模式的三个特点

 

以信息化提升政府治理和服务效能,可溯至“数字福建”“数字浙江”的战略部署。表面上看,这是一种政府运行新形态,是流程优化和模式创新,往深处看,数字政府建设肩负着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课题,考验政府在互联网时代回应公众新需求新期待的手艺。

 

当前,重庆推进的数字政府建设,有怎样的特色?今年3月5日,重庆代表团开放组团活动上,有记者提出上述问题。数字重庆建设领导小组组长袁家军回答了三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建设”。

 

借鉴国内外经验,重庆形成了“1361”的整体框架:

 

“1”是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往下细分还有算力存储“一朵云”、通信传输“一张网”、数据要素“一组库”、数字资源“一本账”。

 

“3”是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也是文章一开头说到的1+41+1031。

 

“6”是六大应用系统,包括数字党建、数字政务、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文化、数字法治。

 

“1”是“141”基层智治体系,更好承接重大任务在基层落地。

 

整体来讲,这套顶层设计的用意,在于“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把整个社会组织起来,大家明确目标,但又划准跑道、创新跑道”。

 

“数字化最忌讳的就是搞数字孤岛,原来搞信息化的过程中,造成了大量的浪费。”搭建“1”,是归集已有数据,通过规范信息、增设接口,将原来信息化的成果,迁移到一个工作平台,为后期的统筹打下数据基础支撑。

 

然后通过部署市、区、乡镇三级的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实现全局“一屏掌控”、政令“一键智达”、执行“一贯到底”、监督“一览无余”。

 

常言道,有所为,有所不为。在这轮数字变革的过程中,“既要全方位的推动,又要把‘跑道’划清楚,不要做低水平建设和重复投入的事情”。

 

划准“跑道”,就是在“6”大应用系统中确定好重点场景,让各地各部门在构架里统一行动,形成任务体系化的推进新机制。

 

以水治理为例,重庆搭建了“巴渝治水”应用系统,在将各大水系情况实现一屏掌控之后,感知、预警、研判,由市一级统调;排查、整改、反馈,交办给基层来落实。

 

当地媒体报道,自去年12月试点上线这套系统后,水情况的感知、问题的研判、治理的成效,多个环节的效率都比过去提升了80%。

 

治水是智治的成果之一,去年以来,还有“危岩地灾风险管控”“高楼消防”“矢量电子地图”“城市信息模型”等多个应用相继上线,都是在“1361”这套体系中,用数字变革一改城市治理的传统手段。

 

 第二个特点是“以数字变革引领现代化”。

 

推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就是要交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高分答卷。

 

袁家军解读这个特点时额外强调了一点: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

 

更直白些,即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要首先实现现代化,具备现代化的理念、思维、认知、技术、方法、手段。数字变革,就是希望通过体系的重构、业务的梳理、数据的归集、流程的再造,实现这个群体的“现代化”。

 

一系列战略布局逐步展开。

 

2022年12月,重庆市委经济工作座谈会强调了“加速拥抱数字化”。2023年4月,经过几个月的筹备,数字重庆建设大会召开。2024年4月,“一周年”之际,数字重庆建设推进会召开。

 

其实,从去年4月到今年4月推进的一年时间内,重庆每个季度都会再召开一次数字重庆建设推进会。

 

谈到布局的用意,袁家军认为:“我们每个季度都在召开推进会,既是交流会,又是成果发布会,同时也是培训提升会。”以此达到提升党政机关整体智治能力的目的,形成与数字变革时代相适应的体系和能力。

 

 第三个特点是“坚持数字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今年初,重庆发布两份指南,明确将构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生态,力争到2027年,全市建设20个以上行业大脑、20个以上未来工厂,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重庆希望,通过数字重庆的建设,吸引数字化企业的集聚,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当地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作为国内重要的制造业基地,重庆打造的“产业大脑”涵盖了政府侧、产业侧、社会侧、企业侧“四侧”,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形成数字化的产业图谱,重塑产业组织形态和资源配置模式,实现政府和社会力量的融通。

 

西部大开发的支撑

 

理解“数字重庆”的特点,还可以补充一个“系统思维”的视角。

 

就在那场活动上,回答完三个特点的问题之后,袁家军又被媒体问了一道比较“设计宇宙飞船”和“管理重庆”谁更复杂的题目。

 

“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这两件事都是复杂的巨系统。”袁家军回答,“设计飞船,是一个封闭的复杂巨系统;做社会管理工作,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他解释,推进“数字重庆”建设,本质就是构建一个重大风险的闭环管控体系和有效机制。通过“数字重庆”建设,把大量日常工作进行体系化构建,形成一套工作平台、工作手段和工作能力。

 

如此一来,让日常工作实现规范化的系统运转,留出更多的精力、脑力可以去研究那些更复杂的,对未来、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更大影响的新问题,从而实现迭代升级,推动社会进步。

 

再往深处说,推进数字政府的建设,其实是一篇深化改革的文章。“数字重庆”不是简单的信息化升级,而是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把数字化、一体化、现代化贯穿到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各方面。集成运用现代化手段,解决传统方式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从根本上破除迈向现代化的瓶颈和障碍。

 

自去年以来,重庆就加速奔跑在数字化变革的大道上。

 

站在区域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角度,重庆实践数字政府建设,有一定的代表性:

 

常住人口3191万人,在国内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想要形成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的城市治理体系和能力,难度不小;

 

又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一肩挑起了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两篇文章,发展水平迥异,区域协调发展的难度也不小;

 

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叠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多重国家战略,地位举足轻重。

 

此前重庆提出,加速拥抱数字化,通过数字化加速政府部门间的整体协同,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而数字化,正是重庆完成“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勇于担当作为,努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目标那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

 

4月23日,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亦在重庆召开。这是党的十八大后,总书记首次主持召开西部大开发主题的座谈会,也是党的二十大后第八次召开区域协调发展的专题会议。

 

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道探索西部地区现代化建设之路的考题,也摆到重庆面前。

 

根据重庆的规划,“数字重庆”要奔着“一年形成重点能力、三年形成基本能力、五年形成体系能力”的目标而去,今年来到了形成基本能力的起步之年。

 

重庆准备以数字化破题现代化,既是改革,绝非易事。

SHARE THIS ARTICLE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