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颜色:一卷江南水墨画

俞亦赟 总0期 2014年07月号 城市经典

    《环球市长》杂志    GLOBAL MAYOR MAGAZINE

      西湖是杭州水墨画的重心,沿湖地带色彩较暗,然后向外一层层渐变明亮,到了新城,色彩就很丰富了。千年以来,杭州一直被认为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但如果有一天,杭州被涂抹成一个“大花脸”,那“宜”由何谈起,美更从何而来呢?
      杭州城市人文精神,是从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环境里、千百年历史的积淀中逐渐滋生而成的,形成了杭州独一无二的城市表情。在城市色彩还只是属于一个热词的时候,杭州已经掌控城市色彩,展现出城市自身的独特魅力。
      杭州市规划局在针对杭州城市色彩建设的规划中,针对杭州主城区505.37平方公里的地域,通过大量的调研与分析,进一步印证了“水墨淡彩”概念在杭州主城区的合理性,并以规划的宏观视野与思路,编制了主城区建筑的色彩规划总谱,搭建了建筑色彩的空间框架,划定了色彩分区,并将感性的概念指导和理性的数字化管理结合起来,提出“双核、三轴、五心、十四分区”的城市建筑色彩规划结构。

双核

      环西湖老城和钱江新城两个建筑色彩形象主核心。环西湖老城:传统水墨意象核心。环西湖地带以及吴山脚下的老城区所在地,是杭州主城区传统色彩意象特征最浓厚、最具地域特征的区域,是传统建筑色彩形象。水墨意象的文化原点。该核心区域的建筑色彩应以水墨意象为主导,并与淡彩适度融合。钱江新城:现代水墨意象核心。它一方面是传统水墨意象的延续,另一方面主导着新杭州的形象。
      从色彩概念来看,双核区域的建筑都呈现为水墨意象与淡彩的适度融合,形成对比的是建筑材料:除涂料外,类似的色彩概念在传统的环西湖老城以青砖、粉墙、木材、天然石材为主导与现代的钱江新城以玻璃、金属、石材为主导的建材及其肌理语言中形成呼应,呈现浑厚大气的新城形象与沉稳细腻老城区形象的有机对比。双核的色彩形象,在凸显杭州传统建筑色彩特质的同时也融合了城市建筑色彩形象的未来发展方向。

三轴

      钱江新城-环西湖老城-西溪湿地水墨意象主导轴线、钱塘江沿岸建筑轴线、运河沿岸建筑轴线等3条建筑色彩主导轴线。钱江新城-环西湖老城-西溪湿地水墨意象主导轴线作为双心的连接轴,以厚重的水墨弱彩形象为主;运河沿岸建筑轴线与钱塘江沿岸建筑轴线,形成淡雅与浓重、轻盈与沉稳的对比关系。运河水道本身的空间相对狭窄,视距较近,视觉分辨度高,两岸的建筑色彩宜明亮、细腻,并使用一定比例的柔和冷色,以营造通透、微妙的视觉空间。运河艮山公园和三堡船闸之间的区域可适度使用水墨中彩意象,[NextPage]

是运河轴线上的活跃点,与沿江分区相对偏“彩”的形象相呼应;钱江沿岸视距远,空间对色彩的消解作用较强,色彩的对比度可适度加大,彩色系可以偏暖的中彩为主导,形成中墨—浓墨—厚彩—水墨—中彩—淡彩的线性系列色彩主题,营造丰厚大气的沿江建筑色彩景观。

 

五心

      拱宸桥历史文化区、西湖文化广场区、西溪湿地区、转塘中心区、城北新城核心区5个建筑色彩亚核心。五心与双核相呼应,成为整个主城区建筑色彩营造的七个核心,以水墨意象为原点,演绎出以水墨与淡彩交织、中彩点缀的整体形象。围绕双核和五心这七个水墨意象核心,向周边拓展为若干片中高明度淡彩为主、中至低明度的中低彩、低彩、厚彩、以及少量中彩点缀的总体格局。主要的中彩区:运河与钱塘江岸交界区、滨江5号节点、之江度假区中段、文一路高教区、祥符工业区、笕桥镇。

十四区

      湖西色彩分区、山南色彩分区、环西湖色彩分区、老城色彩分区、城河西色彩分区、城河东色彩分区、沿江色彩分区、运河色彩分区、文翠色彩分区、西溪色彩分区、山北色彩分区、三墩-双桥色彩分区、祥申-塘晖色彩分区和半山-笕桥色彩分区。十四个色彩分区按照管理力度分为两类:建筑色彩重点控制区(共六个)和建筑色彩一般控制区(共八个)。重点控制区是城市建筑色彩结构的核心区域,对主城区建筑色彩形象特质营造起着决定性作用。重点控制区为:环西湖色彩分区、老城色彩分区、城河西色彩分区、沿江色彩分区、运河色彩分区和西溪色彩分区。其余八个色彩分区均为一般控制区。

SHARE THIS ARTICLE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