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发展格局不是关闭大门

综合 总166期 2022年 11月号 特稿

    《环球市长》杂志    GLOBAL MAYOR MAGAZINE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中国致力于通过和平发展推动实现民族复兴,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得到充分体现。当前,中国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此前,在2020年底,中国已经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放眼全球,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或新兴经济体能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取得这样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以美国为首的少数发达经济体主导全球秩序的背景下,中国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本身就是一项非凡的成就。

 

中国一直是负责任的经济大国和国际关系中的和平践行者。中国领导层意识到,做好邻国经济目标和政策举措同自身发展计划与政策的对接,才有助于确保共同繁荣。

 

基于此,中国与其他国家协调合作共谋发展,从中受益的不仅有邻国还有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凭借规模巨大的资产储备,中国将西部、南部、东南部和西南部纳入基础设施网络总体布局,让这些地区成为产业和供应链、新兴数字和高科技经济以及庞大消费市场的一部分。

 

应对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中国领导人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致力于维护自身在全球贸易、金融和科技领域的一席之地,同时大力提振国内需求、提升产能和科技实力,以应对全球市场可能出现的混乱局面。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致力于加强中国的自力更生能力,同时推动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向着更可持续方向发展,并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重要作用。

 

2021年初,受复杂的全球经济环境和持续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贸易和投资复苏进展缓慢,经济全球化进程严重受阻。为应对这一局势,中国领导层提出“双循环”这一新发展格局。此举并非意在关闭中国经济大门,而是确保国内市场和全球市场相互促进。

 

“双循环”旨在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调动科技成果等一切可用资源,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创新,将先进技术应用到工业领域,提升国内和全球产业链效率。

 

中国为基于共识和多边主义的全球和平发展提供了更好的选择。单边主义给全球可持续发展带来诸多挑战,只有通过中国及其全球贸易伙伴的共同努力才能加以克服。这些努力包括高质量发展、绿色和低碳发展、遵循开放的技术标准、维护负责任的全球金融体系,进而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开放的全球经济环境。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普遍期待打破对单边主义势力的技术和经济依赖。一些国家为谋求一己私利不惜引发全球金融动荡、输出通胀,从而让发展中国家面临大部分努力成果付诸东流的风险。

 

所幸,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大国,也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有能力也有意愿与其他国家的民众共享发展成果。

 

当今世界正在变成一个日益密切的整体,无论哪个国家都不能绝世而独立,经济全球化仍是世界经济的主题,开放合作还是历史潮流,各国分工协作,互利共赢依旧是人心所向。人类发展史表明了,世界经济开放则兴,封闭则衰。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和成就也启示着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我国将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积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近年来,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在不断地加快,从提出“一带一路”提出并积极加以推进,到签署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从成功举办4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到设立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这些充分表明了中国绝对不会自我封闭,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也不会关上,只会越开越大,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无论世界如何变化,中国开放的决心和一直永远也不会动摇。因而,建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并不意味着自我循环,不注重对外开放,反而是要扩大对外开放,用自身的良好“内循环”带动世界经济的“外循环”。

SHARE THIS ARTICLE 分享至